评论 > 言论 > 正文

王维洛: 退林还耕的结果只能是严重的地质灾害

作者:

图6:全国范围的退林还耕,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7:事出反常必有妖,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三、从退耕还林到退耕还林(草)

退耕还林、退耕还湖,这是1998年长江洪灾之后中共提出的口号。

原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在《“绿色革命”的伟大工程——退耕还林》[16]一文中回忆道,国家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最初的直接诱因是1998年汛期长江、珠江和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灾害。在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调研过程中,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总结出了32字灾后重建方针,即“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

1999年8月,朱镕基在陕西延安等地考察时着重讲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等方面的措施。当时有一位水土保持专家,建议将“退耕还林”改为“退耕还林还草”,朱镕基当场接受他的意见,同意改为“退耕还林(草)”(此后有关文件都是这样表述)。所以,退耕还林工程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包括护还林而且包括还草,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退耕还林,在降雨量较少的地区退耕还草。这次延安考察,朱镕基在讲话时要求抓紧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1999至2002年三年,延安实施退耕还林341万亩,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

这位水土保持专家的意见非常正确,应该是退耕还林还草,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可以退耕还林,在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必须是退耕还草。

图8:中国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是严重洪涝灾害的根源,图片来源:邓小卫

四、当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刚过400公斤时中共政府判定粮食总量供过于求,决定实施退耕还林(草)

高俊才指出:当时提出退耕还林的必要性,概括起来主要是三条:

一是生态原因,长期以来开垦的大量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江河湖库淤积,行洪不畅、蓄洪不利,退耕还林是“从根本上扭转长江、黄河流域水患灾害的治本之策”;

二是经济原因,由于连年农业丰收,“全国粮食总量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过于求”,国库中储存的粮食多,每年储存粮食需大量的财政补贴,而且陈化粮粮质下降,“以粮食换林草,可以大大减轻粮食储存压力,节省大量的仓储和保管费用,减少库存粮食的陈化、损耗”,拿出一部分粮食用于给退耕户补贴也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一举多得;

三是西部大开发原因,实施退耕还林(草)有利于带动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效扩大西部农村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这里有一条信息值得重视,也值得与现在的情况做一对比,就是当时全国粮食总量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过于求,原因是连年农业丰收。查找资料,

图9:中国历年粮食产量(1949年至2021年,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17]

1996年中国粮食产量:50453.5万吨,人口12.18亿,人均粮食产量414公斤;

1997年中国粮食产量:49417.1万吨,人口12.3亿,人均粮食产量402公斤;

1998年中国粮食产量:51229.58万吨,人口12.42亿,人均粮食产量412公斤;

1999年中国粮食产量:50838.58万吨,人口12.53亿,人均粮食产量406公斤。

1999年中国进口粮食72.14万吨,出口50.03万吨[18],净进口粮食22.11万吨,人均净进口粮食0.176公斤,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在1998年、1999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400多公斤的时候,中共领导人做出“全国粮食总量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过于求”的评价,要实施退耕还林(草)的措施;而到了2023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60公斤、而且还人均进口粮食超过100公斤,此时中共领导人却认为粮食供应无保障,要实施完全相反的退林还耕措施?

五、退耕还林(草)工程总投入已经超过5000亿元,退林还耕工程需要投入多少亿?

2019年7月10日《经济日报》发表题为《我国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19]的报道指出,自1999年启动实施两轮退耕还林工程,20年来,我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特别是2014年,国家做出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到目前为止,共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5989.49万亩,其中还林5486.88万亩,还草502.61万亩,涉及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2017年起,退耕还草的补助标准由8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退耕还林种苗造林费补助由每亩300元提高到400元,使新一轮退耕还林总的补助标准达到每亩1600元。

图10: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根据报道,2023年开始折腾的退林还耕,也要实施补偿的。根据2023年3月28日农交网上题为《退林还耕2023新政策:退林还耕一亩补偿多少钱?》[20]的报道,退林还耕一亩补偿90元。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2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90元。还生态林补助期限为8年,还经济林补助期限为5年。黄河和海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200斤,长江和淮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300斤。还有报道说,退林还耕,水稻上山,把耕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可以获得三千元的补助[21]。

补偿费,加上每年资金补助和粮食补助,总计应该不会少于退耕还林时的总补助标准。退耕还林(草)工程投入已经超过5000亿元,在中国GDP数字上体现的就要超过5000亿元;退林还耕工程,投入也不会少于5000亿元。退耕还林、退林还耕,中国又回到了起点,但是中国的GDP却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是中国GDP高速发展的秘密。这和中国的住房建了拆,拆了再建,建了再拆,拆了再建是一样的,房地产创造的GDP很高,而房地产创造的价值不断流失,最终住房的平均使用年限只有30多年。

图11:退林(草)还耕,中国还准备投入多少钱?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六、历史的教训,长江中上游的森林砍伐是1998年长江洪灾的最主要原因

1998年长江洪灾之后,中国的知识份子帮助中共政府寻找长江洪水的原因,长江中上游的森林砍伐是最主要原因。

森林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和最稳定的陆地生态系统。它的功能有如,提供燃料、提供木材、涵养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轻雾霾、美化环境、预防灾害等等。现在人们对森林的吸碳、制氧功能愈来愈重视。同时森林也是是陆地上最大的物种基因库[22]。识字的中国人都知道。森林由五个木组成。仓颉造字,有木、林和森这三个字。木字中间是主干,下面是树根,上面是树枝树叶。独木不成林。很多树在一起,就是林,林由两个木组成。三个木就成森,而且是两个木在下,一个木在上,表示很多很多很多树,而且很高大。森林由五个木组成。词源解释森林为:“乔木丛生而众多者”。众多植物在森林群落中互为依存、互为支撑,自然地组成多层次,如树冠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等。而人工造林、经济园林则缺乏层次[23]。

陈昌本在《水患中国》[24]一书中指出:林业科学家告诉我们,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是涵养水源的聚宝盆。森林里的林冠和根系可以吸纳降水量约30%,林下的落叶植被可拦蓄降水量约30%,森林区比无森林区可削减洪峰流量70%至90%。这样,再大的降雨经过森林的吸纳拦蓄,也不容易变成山洪了。据测试,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森林采伐区比森林保护区的洪水量大2至3倍,而流淌的时间,森林采伐区比森林保护区短2至3倍,就是说,无林区的降水量容易形成突发式山洪。相反,对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的实测说明,在枯水期,森林植被良好区域的产水量,为无林流域的2.2至2.6倍,就是说,森林是涵养水源最理想的水库。

中共政府并不是把森林看作是涵养水源最理想的自然措施,而是认为大型或者超大型水库才是防洪抗旱的关键措施,因为它们是人所控制的,听人的指挥调度。其实,建造大型或者超大型水库,就要淹没许多良田。根据2021年8月26日公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25],中国现有水库面积水库水面336.84万公顷,即5052.55万亩。就是说,为了建造水库,水库损失了0.5亿亩最为肥沃的河谷耕地。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427/1894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