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在“大坟包”内奏响“黄色歌曲”!中共此举让俄国人笑掉大牙【阿波罗网报道】

中苏之间的关系,也绝非象中共党魁在此次与普京会面时所说,“75年来,中俄关系历经风雨,历久弥坚,经受住了...考验,树立了...典范”。 在文革时期,由于中苏交恶,在中共的宣传之下,连歌曲都能体现出来。 在一篇名为《苏联歌曲在文革时期的遭遇》的文章中,作者回忆到...

阿波罗网记者秦瑞报道/中共央视16日消息,当天下午,中共党魁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中共国家大剧院出席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专场音乐会并致辞。很多人不知道,音乐会上播放的歌曲曾经被中共称之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

中共党魁在致辞中介绍当晚演奏的包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并誉为“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俄罗斯名曲”,他还说“这场音乐盛宴必将成为中俄文化交流互鉴的精彩华章。”

然而,在文革时期,《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山楂树》等苏联歌曲,被中共称之为是“黄色歌曲、靡靡之音”,不准唱。

中苏之间的关系,也绝非象中共党魁在此次与普京会面时所说,“75年来,中俄关系历经风雨,历久弥坚,经受住了...考验,树立了...典范”。

在文革时期,由于中苏交恶,在中共的宣传之下,连歌曲都能体现出来。

在一篇名为《苏联歌曲在文革时期的遭遇》的文章中,作者回忆到,

“我看过红卫兵连蹦带跳地唱一首反苏歌曲。我记得,这首歌前两句是唱出来的:‘反帝必反修,坚决打倒苏修!反帝必反修,坚决打倒苏修!’其后是韵白:‘苏修老混蛋,你睁眼看一看,中国人民不好惹,打你个稀巴烂!’”

这哪里是什么歌曲,完全是谩骂的口号。

这或许就是中共为什么一再痛批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说白了就是惧怕人们知道历史真相。然而,经历过文革年代的,现在依然大有人在,他们对这段曾经给自己带来极大痛苦的历史记忆犹新。

同时,中共在有“大坟包”之称的中共国家大剧院演奏“喀秋莎”,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首先,中共国家大剧院曾经因其诡异造型,引发如潮怒评。

例如,中国易经学会会长、前中央工艺美院教授李燕曾说,该地是风水中的“爻卦”位置,将来必有不断的是是非非。他还预言:这个像坟头一样的建筑物,一旦施工,有相关的人会莫名其妙死去,结果,设计师魏大中去世了。

另外,中共在大坟包内演奏“喀秋莎”这首歌曲,对于中国人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侮辱。

据《澎湃新闻》网站2020年8月的一篇文章介绍,《喀秋莎》是伴随着苏日两国军队的炮火硝烟中诞生的,这场苏日之间的战役,却爆发于中国珲春的防川村张鼓峰一带的土地上,史称“张鼓峰事件”,战役时间是在1938年7月末8月初。

由于“张鼓峰事件”,中国的领土和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苏联方面在击败日军之后,顺势将中苏边界推至张鼓峰,并以山顶的分水岭为界。直到苏联解体也没有将这部分土地归还中国。由此,珲春防川一带的中国国土就只剩下图们江边的狭窄地带。

这首喀秋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苏联创做出来,作为胜利的象征在其国内大加宣传。而中共今天却在“大坟包”内,当着俄国代表团和屏幕前的两国人民的面进行演奏,不知俄罗斯人会怎么嘲笑中共这种行为。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阿波罗网记者秦瑞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517/2055601.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