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吴庸:关于“记者无疆界” 一则令人惊愕的新闻

作者:

VOA记者1月25日报道:记者无国界秘书长梅纳尔、主管亚太事务的布罗塞尔、新闻联络人朱利亚尔结束了对中国大陆的访问。访问时,该组织向北京提出5点要求:



第一,释放被关押的政治犯、新闻记者以及网络作家。第二,允许外界到监狱对他们探视。第三,中国官方媒体必须就此作出报道。第四,中国停止杯葛记者无国界组织的网页,让民众能够登陆记者无国界的网站。第五,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允许记者无国界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允许该组织访华是一件前所未有的新闻,他们所提尤其是前三项是以前关于人权问题谈判中前所有的条件。访问者称,他们希望大陆当局同意接受所提五项条件以交换该组织取消抵制明年在北京举办奥运的行动,这一大胆举动突破了国际社会期望北京改善人权状况的旧有模式,也是前所未有的。三个“前所未有”不免令人惊愕。

接待这一组织并与之对话的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官员。由此看出,以意识形态高级权威对应,是为了在对外宣传上迎接一场尖锐的挑战。这方面,中国当局是有丰富经验的。从当年美国前总统卡特对大陆农村基层选举十分着迷就不难感到老外容易上当。这次记者无国界所提的异常敏感又为大陆当局十分需要的(取消抵制奥运行动)谈判条件有什么突破吗?据称,中国官员没有做出任何书面承诺。是的,这样的承诺是不会有的,因为中宣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就不是掌管人权的部门,他们没有权力就人权问题做出应有的灵活回应,他们的任务只是针对国际挑战予以周旋,宣扬大陆人权“是历史上最好的”。就连访问期间该组织希望跟被关押的异见人士会面,这个要求也未得到满足,只是得到一声华而不实的空洞许愿:“中国官员表示,下次访问也许有机会。”虚伪的应付是不需要任何实际兑现的。

当年费九牛二虎之力迫切要求举办奥运时,是亲口肯定要改善人权状况的。事到临头,人权状况日益恶化,引起国际关注。要求抵制北京奥运的声音不仅来自记者无国界,北京难免有些心慌。仅仅是“抵制”的宣传所形成的舆论,对于一个自称“崛起”的大国举办这样大规模国际赛事来说,的确有伤颜面,所以必须改变方式加以应付。“应付”者打太权拳也:后退两步,再迎掌而上,压倒对方。第一步后退:境外记者从2007年开始到奥运闭幕前采访国内对象无需政府批准,只要采访单位或本人同意即可。新闻采访有所开放,当然是好事。但是,也不可太高兴,乃致忘乎所以。须知,2006年9月10日新华社发布《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新华社对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的新闻信息有选择权,发现含有共十条违禁内容的予以删除,并有权对这些外国通讯社予以警告、限期改正、暂停特定内容发布、暂停或取消发布资格的处分。在对境外记者开放奥运闭幕前采访条件的同时,上述规定应该视为是有效的。而且,还要考虑到,境外记者的采访对象是在大陆政府有效治理下的人,他们是在单位党支部和社区派出所视野内生活的,为避免麻烦,一般认为少说为佳,不想招惹是非。有了这样的保障,当局为什么不以开放境外记者采访条件相招摇以显示人权状况之改善呢?第二步后退:邀请记者无国界来访。让他们提出高标准的改善人权状况的要求在世界张扬,似乎大陆政府不做出让步,举办奥运就会遇到麻烦。其实,对于世界格局的分布,北京还是相当清楚的,对声言抵制奥运者亦不胆怯。策略是:来来来,谈判吧!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一拖再拖,拖到2008年奥运开幕,那时候,何谓“记者无国界”?“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从未考虑过此项要求,待我们研究研究,好吗?还要会见异议人士?好嘛,我们的刘晓波同志不是同你们在香格里拉饭店谈过两个小时吗?连刘晓波先生都承认“这两年有比较大的变化”,你们还不相信?好好好,我现在正忙,再找时间谈,如何?

一则令人惊愕的人权新闻,细想想,又无惊愕可言。(2007.1.26)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EB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0129/28532.html